核醫心臟掃描的臨床應用

 

心肌梗塞是菁英殺手,社會菁英份子如:徐生明、馬兆駿、廖風德、施寄青、國寶先生及前金管主委龔照勝,均是在非預期情形下發生憾事,這告訴我們人生無常,生活中的黑天鵝是必須小心謹慎面對的,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裏。當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時,醫師往往會建議:

(1) 改善生活規律(如531:運動每週五天,每次30分鐘,讓心跳110以上,且勿熬夜、戒菸)。

(2) 治療潛在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

(3) 保持標準體重等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核子醫學科主任林明賢說,核醫心肌血流灌注掃描(以下簡稱核醫心臟掃描)是一種非侵襲性檢查,它在冠狀動脈狹窄30%以上,就偵測到異常,可早期診斷冠心症,檢查危險性是二萬分之一,有健保給付,由心臟科醫師安排檢查。而心導管(侵襲性檢查)則是在動脈狹窄超過70%以上,才可置入支架治療。

核醫心臟檢查往往是在心導管前安排檢查(但有例外的如急診急性冠心症發作,則不在此限)。以下是利用核醫心臟掃描的臨床追蹤來佐證:(1)心導管檢查及支架置入的需要性 (2)戒菸及改善生活習慣,而大輻改善心肌血流。

1.   心導管支架置入術可改善生活品質

男性病友58歲,過去四年來稍有運動(走路爬樓梯至三樓)就會喘,經心臟內科轉診前來接受核醫心臟掃描,發現左心室心肌有嚴重缺血,經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置放一支支架治療,病友二週後竟可游泳二公里不停下來(原先只游25公尺就會喘),自述58歲年齡而有30歲體力,從此愛上運動,過去半年體重減重6公斤。

2.   戒菸可以改善心血管缺血疾病

許先生67歲,平時有抽菸習慣,每天1包抽了30年,於972月急性冠心症發作,當時核醫心臟掃描有大範圍的心肌血流灌注缺損,從此許先生開始戒菸,在105年(戒菸8年)核醫心臟掃描追蹤檢查發現,大部份心肌血流灌注缺損恢復得差不多,表示心血管動脈硬化窄縮在戒菸後仍會獲得改善。

3.   改變生活型態(運動、戒菸、吃黑木耳及川七)也可改善心肌缺血

單先生70歲,於991月檢查時,在左心室心尖有大的缺血區,當時醫師建議做心導管檢查,但單先生力行走路運動、戒菸、吃黑木耳及川七,一年半後,核醫心臟掃描發現缺血區有大輻改善。1024月再追蹤檢查一次,心肌缺血改善得更好。

 

arrow
arrow

    碌碌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