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吹出冷氣病  穴位按摩增抵抗力

 

夏天一到,秀珍(化名)就特別煩躁,因為有同事正值更年期怕熱,把辦公室的冷氣溫度調到很低,其他人都得穿厚外套、戴毛帽來保暖,進出辦公室就像洗三溫暖般,多年下來,導致她外有表寒、內有裡熱,得了俗稱的「冷氣病」。

陰暑症狀 外寒內熱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醫師李敏表示,冷氣病是常見的現代文明病,但早在明代,醫家張介賓就將這種「畏暑貪涼,不避寒氣」所導致的疾病,稱為「陰暑」。古代雖然沒冷氣,但富貴安逸之人喜歡「或於深堂大廈,或於風地樹陰,或以乍寒乍熱之時,不謹衣被,以致寒邪襲於肌表」,而導致陰暑,而現代幾乎家家有冷氣,陰暑的情況更為常見。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體溫調節需要時間運作,以因應環境變化,如果外在溫度變化過大,身體反應不及或反應過度,就可能造成傷害。李敏說,夏天從戶外進入冷氣房中,在體內蓄熱還未完全散出時,又受到寒氣,使毛孔收斂而無法排汗散熱,就會出現「外寒內熱」的情況,就是中醫所說的「陰暑」。

陰暑症狀包括:發熱、頭痛、無汗、惡寒、手腳緊繃、活動不順、肢體痠痛等,如果原來就有呼吸道方面的問題,可能被誘發或加重,出現頻頻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等現象。此外,小朋友、老人家或慢性病患,因體溫調節機制較差,也容易好發冷氣病。

4穴並用 疏風清熱

中醫治冷氣病,視每個人不同症狀及體質而定,原則上要同時「解表寒、清裡熱」,並在症狀解除後增進心肺功能,以鞏固療效。若想提升抵抗力,李敏建議可從平日保健著手,每天利用零碎時間,按摩「合谷、內關、足三里、三陰交」,4穴並用,具有雙補氣血、通經活血、疏風清熱、驅邪散滯的功效。

 

位    置

作  用

合谷

大拇指、食指會合之處,即虎口。

疏風解表,幫助表寒的疏散。

內關

手腕橫紋往上3指幅,兩肌腱之間。

理氣散滯,疏暢心絡。

足三里

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4指幅,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

補中益氣,通經活血。

三陰交

足內踝尖上4指幅,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活血養血,改善血液循環。

除了穴位按摩,預防冷氣病上身,每天要攝取足夠水分,從戶外進入冷氣房時,最好穿上薄外套,勿直接對著風口吹;在運動流汗後,也不要立刻沖冷水澡或喝冰水。冷熱環境的轉換不要太快,給身體一段緩衝時間調適,才不易傷身。

此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也很重要,可鍛練心肺功能,增強身體應變力,並藉流汗排出體內暑熱,像有氧運動、走路、八段錦、太極拳,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有輕微的冷氣病,可喝生薑茶解表散寒,幫助發汗解熱;蜂蜜水則有滋潤效果,緩解長期吹冷氣所帶來的乾燥感,但3歲以下嬰幼兒不建議服用。若冷氣病症狀明顯,仍應就醫治療。

arrow
arrow

    碌碌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