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放屁好尷尬?  中醫治療「陰吹」有一套

 

一名32歲的已婚女性常自覺下體搔癢,常常伴隨黃色分泌物,更令患者更難為情的偶爾感覺到陰道裏有氣流沖出,有時伴有響聲,狀似肛門放屁一樣般的錯覺,但是並沒有難聞的氣味,這種情形常常令患者非常的尷尬,隨即前往仁愛院區中醫科看診。經過一個月的中藥治療,陰道排氣症狀發生的頻率已經慢慢減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早在漢朝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症並治》記載指出,女性陰中有排氣出如矢氣狀稱為「陰吹」。造成陰吹原因很多,通常發生於體質虛弱的女性,下半身出現盆底肌肉無力和筋膜鬆弛問題,或是陰道反覆感染發炎,以致陰道內的含氣量增加,女性朋友在咳嗽、大笑、或是受到情慾刺激時,腹壓增加導致陰道內空氣受到壓迫,氣體便會從陰道衝出來,就有機會形成「陰吹」的症狀。

周宗翰進一步說明,就中醫觀點來看,陰吹發生原因多和脾胃功能失調有關,中醫的脾胃除了代表消化系統,同時也是代表免疫系統。當脾胃系統運化出現問題,無法將身體的水分做有效運用時,就會容易產生痰濕體質造成免疫力低下,進而導致婦科反覆感染的情形。感染陰道的厭氧菌或陰道滴蟲在繁殖過程中,會產生氣體並存於陰道內,當體位改變或增加腹壓時,這些氣體即從陰道裏排出。

出現這種情況時,常常伴隨陰道搔癢、分泌物黏稠帶有黃色的情況,這時要以治療陰道感染為優先,患者陰道排出的氣流多較微弱,主要症狀包括白帶增多、外陰瘙癢或陰道不適感覺,在中醫治療上通常給予清熱解毒,搭配健脾去濕,提高婦女免疫力來治療陰道感染,都可以獲得很好的療效。

周宗翰說,多產婦也有可能有此困擾,其原因在於陰道結構變得鬆弛,陰道是一個上寬下窄的結構,內接子宮外連陰道口,雖然有開口連通體外,但是平時陰道內壁間應該是密合沒有空隙的,再加上大小陰唇在陰道口外作為屏壁,正常狀況之下氣體是無法進入陰道的。

在分娩過程中,胎兒通過產道,陰道會明顯擴張而鬆弛;盆底提托陰道壁的肌肉組織和筋膜斷裂或過度伸張而失去彈性,就會使空氣能進入陰道內。這種情況一般在產褥期能夠恢復,但有部分產婦不能完全復原,特別是分娩過程中產程時間過長,胎兒較大或骨盆偏窄導致胎兒娩出困難,都會使盆底組織損傷嚴重而難以恢復。

當子宮與陰道結構變得鬆弛,也會導致氣體跑進陰道中,氣體暫存在陰道的腔室之中,腹壓大時氣體會因為擠壓而排出聲音造成陰吹。這種情形常見於體質虛弱、多產或更年期的婦女,當人體氣血不足時會造成「氣虛下陷」的狀況,導致組織的鬆弛與脫垂,體質虛弱、多產婦女造成的陰吹多為氣血不足型,使用升提補氣血的中藥能夠改善陰吹的症狀。更年期婦女除了氣血不足之外,還會因為女性荷爾蒙缺乏,導致陰道內壁的乾燥及萎縮,加重陰吹症狀,這個時候中藥除了升提補氣血之外,還要滋腎陰,疏肝氣,也就是給予有助於輔助女性荷爾蒙生成的藥物,除了強化陰道內壁,也可以滋潤陰道改善症狀。

周宗翰說,便秘會加重陰吹症狀,便秘會使得患者腹壓升高,如果患者陰道中本來就有少量氣體,這時就會被擠壓出來,並發出明顯聲響。所以多吃煮熟的青菜促進腸胃蠕動來預防便祕,也可以預防陰吹發生,他建議平時可以多做能夠強化骨盆底肌肉的提肛運動。特別是著重進行盆底、肛門和陰道肌肉收縮的鍛煉,有助於陰道排氣改善。而產後調理更是重要,多食用益氣健脾活血的中藥,讓產道盡快恢復,平時要注意外陰清潔,穿寬鬆、棉質的內褲,避免不潔性生活,並注意多喝水,以防感染病菌就可以緩解症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碌碌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