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個性改變是失智症的警訊嗎?

 

小英是一位48歲女性,原本是一個大公司老闆的秘書,平常需負責處理公司內重要財務。原本個性活潑開朗的她,大約在三年前,逐漸變得比較孤僻,少與同事互動。也在同一陣子開始對於原本熟悉的業務漸漸覺得吃力,有一次因耽擱重要客戶的財務處理,導致公司很大危機,因此而離開了她的工作。

半年後,她的家人慢慢發現,小英對於原本擅長且認真的家務變得漫不經心,家裡變得雜亂不整潔。另外,原本愛漂亮的她,對於打扮外表變得不在乎。與人的言語互動有時會出現不得體的批評。相對於小英的行為及個性改變,她的記憶並無顯著退步,也不曾有迷路現象。這三年來,小英的症狀逐漸明顯惡化,因此家人終於決定帶她前來記憶整合門診就診。

醫師於門診中和小英討論病情的時候,注意到她時而出現不適切的微笑,神經學檢查發現她有額葉退化病徵。經由轉介臨床心理師評估,完整的神經心理學檢查也顯露出小英在額葉執行功能缺損以及衝動控制的困難。腦部核磁共振影像顯示有前額葉明顯的萎縮。初步臆斷額顳葉型失智症中的行為亞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記憶整合門診主治醫師范齡勻說,早發型失智症是指65歲以前發病,甚至可以早到三、四十歲發生。這些人發病的時候通常還活躍在職場當中。初始症狀常常非大家所熟悉的記憶障礙,例如小英即是以個性改變及言語不適切為主。

這類病人因症狀不典型,常常被誤會為心理壓力或情緒挫折所致的表現,而不會去聯想到是失智症的初始症狀,失去早期診斷機會,甚至常常導致職場同事或家人朋友間的衝突和誤解。因此,范齡勻呼籲,當身邊的同事或家人行為舉止與原有個性大相逕庭時,提高警覺、尋求醫療協助。

arrow
arrow

    碌碌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