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突破治療-生物製劑

 

1591年,法國醫師Guillaume de Baillou首先以風濕為名,描述了關節炎的劇烈疼痛,在17世紀一張荷蘭的油畫中,我們發現到一位中年貴婦的指掌關節腫脹,症狀如類風濕性關節炎。1859年,英國醫師 Alfred Garrod,正式將此命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並與當時流行的風濕熱做區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梁統華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瞭的慢性和全身性炎症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常侵犯多個關節,以及侵犯身體的任何關節,造成嚴重的關節損害。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可能感到身體不適和疲勞,有時會發熱。

梁統華說,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最重要的是注意黃金治療期。選擇適合的藥物進行治療,病情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控制,達到疾病緩解的目標。生物製劑即為合適之藥物,目前台灣可供類風濕性關節炎使用的生物製劑包括恩博、復邁、欣普尼、恩瑞舒、安挺樂與莫須瘤,用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健保有給付給傳統用藥控制不佳的病人,惟須事前送審。上述六種生物製劑效果都不錯,能控制病人狀況。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碌碌無為 的頭像
    碌碌無為

    碌碌無為 (陳璐璐美食檔案)

    碌碌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