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精障團體創作CD「有聲音告訴我」

每一首歌,都是精神復健學員的故事

 

留美的碩士,56歲,生病後飽受幻聽及妄想折磨,四年前發現罹患卵巢癌。手術後因為淋巴回流問題,導致雙腿腫得像象腿般,仍照常來日間留院,她說不想待在家裡等死。罹癌之前,她從不參加團體活動,躲在自己的妄想世界中。罹癌之後,接受邀請進入音樂創作團體,她答應。接著,她主動報名參加第10屆健心盃精神障礙者社區才藝交流競賽,最後再到衛生福利部演唱,她說她想在死前見見世面。

不識字的家庭主婦,69歲,負責幫老師泡茶、幫忙維持錄音秩序、敲木魚,參加此團體讓她有成就感,成為學員口中的「阿琴姊」,主動報名參加公開演唱,主述「難得的機會,很新奇,很高興!」,之後,開始學電腦,從開機、學注音符號、打字到上網。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日間留院學員,過去曾出現急性精神病症狀(如:幻聽、妄想等),然而在接受治療後,大多數可以穩定地進到復健階段。此階段除藥物維持治療外,復健及社會心理支持亦相當重要。

然而,學員內心世界不容易被外界了解,也擔心疾病被污名化;雖然經過疾病的死蔭幽谷,內心總想努力向上,盼望在規律醫療及積極復健治療下回歸社會。而透過多方面復健活動或訓練是很需要的,包括透過音樂創作說出內心世界,便是一個好的媒介。

一、出版全國首張由精障者團體創作的CD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日間留院「音樂創作團體」,由外聘的陳柏偉老師及張碧凰護理長共同帶領,104年期間共完成9首歌曲並錄製成CD。團體目標乃透過集體創造的歌詞、音調與節奏,爲精神復健歷程留下聲音及紀錄,展現精障者的自主性及主體意識。同時也讓精障者「與病共存,帶病生活」的努力得以被聽見,亦具有療癒的力量。

療癒的力量,並不是因為傷口被治癒、痛苦得到減輕,而是因為傷口和痛苦成了新視野的開啟或契機。彼此承認傷痛成了共同加深希望的機會,分享彼此的軟弱也變成那即將來臨之力量的提醒。」(盧雲神父)

慢性精神病患參與音樂創作團體的療癒經驗:

(一)回憶過去生活經驗:與節慶相關有3首,如「端午節之歌」、「中秋節之歌」及「護師節歌」。在「公車風情」中,大家談到小時候坐公車的種種回憶。而「嘛薯歌」則是春季郊遊被請吃嘛薯的溫馨。

(二)覺察發病的症狀與行為:在「有聲音告訴我」中,個案D、個案E、個案F描述幻聽帶給他們的歡樂,如幻聽會教他要專注抄經,提醒他吃藥,還教他唱歌,要保護地球,指引他搭公車,扣上安全帶,還有被美麗的小姐所愛慕等等,成員們快樂地哈哈大笑,並稱好的幻聽內容是「好朋友」;但當個案A提到受制於幻聽而跳淡水河時,個案G就說:「發病了!」是「壞朋友」出現。

(三)對應代謝症候群的認知及行動:在「減肥歌」中寫飲食均衡多運動,每天高纖五蔬果,少鹽少油少吃糖,建立運動習慣,每天中午在音樂教室跳鄭多燕,遠離代謝症候群。

(四)與病共存,帶病生活:從否認、合理化、哀傷到接受罹患精神疾病的歷程。

(五)引發自主生活力:指團體營造出支持性氣氛,引發病患相互合作,並出現自發行動,勇於自我挑戰。

二、透過有何不可咖啡杯宣傳復健理念

日間留院「有何不可咖啡屋」的設立,在於提供精神病人的餐飲服務技巧,以真實情境,增加實務練習的空間及機會。有何不可咖啡杯的設計理念,源自於松德院區的兩大特色:

(一)代表松德院區為生態醫院的院鳥-貓頭鷹。

(二)象山下優雅的彩虹橋,象徵著精神復健的希望!

 

arrow
arrow

    碌碌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